女兒本是父母的小棉襖,對父母貼心,為父母“暖心”,但在條件艱苦的偏遠山區(qū),能吃飽飯能有地睡都是奢想。
1990年,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元壩鎮(zhèn)居民黃某與丈夫陳某家里突遭火災,本就窮困潦倒的家庭,這一燒便讓整個家連睡的地方都沒有。由于家庭困難,為了不讓孩子跟著自己吃苦,已育有三個女兒的陳某夫婦無可奈何之下將剛出生不久的小女兒送至條件較好的鄰居家寄養(yǎng),這一送,小女兒便被帶到了遙遠的河南。在通訊不發(fā)達的年代,夫妻倆只知道女兒去了河南,沒有具體位置,沒有聯(lián)系方式,徹底失去了聯(lián)系。
2022年,陳某夫妻倆聽鄰居講有一位河南女子在安岳尋親,自己的女兒當年就是被送至河南,鄰居告訴黃某夫妻,說不定是他們的女兒回來了。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陳某夫妻來到安岳縣公安局求助,采集了兩人的DNA樣本。但事與愿違,經(jīng)過DNA樣本比對,尋親女子并非陳某的親生女兒,陳某夫婦在此時也不再抱任何希望找到自己的小女兒。
在遙遠的河南,被抱養(yǎng)出去的陳三妹(化名)來到了古都朝歌鶴壁市。陳三妹是苦命的,還在襁褓中的她離開了親生父母,來到了遙遠的河南;陳三妹卻又是幸運的,她來到了一個幸福的家庭中,養(yǎng)父母都很愛她,哥哥姐姐對她格外愛護,她沒有遭遇非人的待遇,一直在關心關愛中茁壯成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陳三妹愈發(fā)覺得自己的長相和身邊的父母、哥哥姐姐不像,在刨根問底地追問后,家里人終將她被抱養(yǎng)的事情告知于她,但陳三妹也是別人送過來的,已經(jīng)找到將陳三妹抱來的那個人了,陳三妹也沒能了解到親生父母的信息。
成年后,陳三妹在征求養(yǎng)父母和哥哥姐姐的同意后,她向河南鶴壁警方求助,采集了自己的DNA樣本,希望在有生之年,還能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看看。
淚光中的笑顏
2024年3月30日,陳某接起電話,是安岳縣公安局的王警官打來的,“我們找到你們的女兒了,我們正在和河南警方對接,你們在家先安心等,我們聯(lián)系好了就開展下一步工作。”掛斷電話后,不善言辭的陳某眼含熱淚,哽咽著將女兒被找到的消息告訴了妻子黃某,一時激動的黃某也不知道說些什么,停滯幾秒后,黃某撥通了大女兒和二女兒的電話,告訴她們?nèi)谜业搅?。接下來的日子是煎熬的,不知女兒長得像不像他們,不知女兒會不會回來相認,不知女兒是否身體健全,不知女兒會不會恨他......
歲月悠悠終得團圓
終于等到團圓這天,陳某夫妻倆早早地等候在元壩派出所門口,當警車駛?cè)肱沙鏊簝?nèi),夫妻倆滿懷期待地跟了進來。陳三妹下車了,在王警官的介紹下,陳三妹看到了自己的父母,母親黃某見到陳三妹,眼淚瞬間充滿眼睛,“你和我大女兒長得太像了,你是我的女兒,媽媽對不起你”。此時的陳某站在妻子后面兩米處,見到健康完好的女兒,他不敢相信自己的女兒真的回來,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說不出一句話,想靠近女兒,卻又不敢上前。短暫的問候后,民警建議陳某夫妻倆帶女兒回家吃飯。不善言辭的父親陳某將女兒的行李全部帶上,帶著妻子和女兒,回到了他們溫暖的家。
這血濃于水的親情不在乎距離遠近,不在于相處的時間長短。這是距離無法割斷的血脈相連,是時間無法割舍的血脈親情!